![]() |
匠心筑家園·擔當為民生——記中鐵一局馬騰空安置房項目負責人馬辰瑞
在西安市南三環一角的安置房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中鐵一局馬騰空安置房項目負責人馬辰瑞正帶領團隊全力沖刺工程節點。這個關乎1084戶回遷居民的省級重點民生工程承載著百姓的“安居夢”,“質量是底線,成本需可控,安全零事故,創新提效率”成為馬辰瑞始終踐行的準則。
面對文物勘察分期交付、多單位交叉施工、場地受限等復雜挑戰,他科學統籌規劃,如在23號樓施工中,他協調勘察隊與土建班組錯時作業,通過工序合理穿插、專人全程監護、風險動態排查,使工期縮短15天。他部署智能監護系統,整合塔基監測、智慧工地平臺及視頻監控,聯動相鄰標段聯防聯控,從源頭消除隱患。推行網格化管理,建立責任機制與包保制度,確保“事事有人管、處處有人盯”。他積極構建數字建造平臺,運用智慧工地系統實現生產進度與BIM管理精準匹配;依托線上平臺打造覆蓋施工現場的可視化監控體系。項目部在出入口、塔吊、辦公區及施工區域布設高清監控點,實時掌握現場動態、精準跟蹤進度、護航安全生產。他組織每日無人機巡檢,利用定點航拍與影像延時功能,全方位捕捉現場進度及人、材、機動態分布,生成清晰鳥瞰圖。處理后的全景影像上傳至智慧工地云平臺,助力場區形象進度精準分析與對比,留存圖文資料,直觀監測人員機械分布,實時掌握治污減霾成效,為場地規劃、物資定位、管線敷設及測量放線提供依據,同時為項目后期歸檔留存海量全景影像。
每季度召開經濟分析會議,他組織團隊全面審核材料成本、人工費用、設備效率與預算執行,精準定位潛在浪費環節,動態優化采購策略與資源配置,有效管控支出、筑牢超支防線。在安置房成本管控中,他堅持精打細算守牢民生底線,通過突出實用設計、精細施工管控及公開透明監督,將有限資金切實轉化為群眾“住得安心、住得舒心”的堅實保障。
他帶領團隊恪守“質量不打折、功能不縮水、民生有保障”準則:在3號樓施工中,運用BIM技術模擬優化梁柱尺寸,精準控制鋼筋與混凝土用量,有效節約成本;嚴格執行現場材料“雙嚴”制度—“嚴控質量、嚴控用量”;依據圖紙精確核算消耗定額;創新回收廢舊材料提升利用效能;推行流水施工科學劃分施工段,杜絕人工閑置;實施機械“按需租賃”機制,塔吊、泵車等嚴格按進度分階段調配;推動小型工具班組自帶模式,顯著降低采購成本。
他要求變更簽證“嚴格把關”,堅決杜絕“搭車要錢”;推行“日清日結”制度:基坑排水、土方外運等現場增量工作,當日即組織施工、監理、甲方三方現場簽認,同步留存影像資料與詳實工程量清單,徹底根除事后模糊補簽。
針對初期技術人員能力薄弱,作為優秀黨員代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親自編制入職培訓材料進行基礎培訓,并邀請專家組織廣聯達專業培訓提升團隊實力。面對6號樓群塔作業風險,他引入智能防碰撞系統,成功避免3次塔臂碰撞隱患。面對工期緊張,巧妙實施“穿插法”施工策略,科學拆分工程、銜接工序,高效推進進度。
作為技術型管理者,他主導成立QC小組開展質量改進,并帶領團隊深入研究“馬騰空濕陷性黃土場地的樁基處理和施工關鍵技術”,成功開發《一種用于素土擠密樁施工夯填的智能化裝置》《一種用于濕陷性黃土場地施工現場的含水率檢測裝置》《一種用于黃土擠密樁擠密系數的檢測裝置》三項實用新型專利,以及《提高構造柱和廚衛反坎混凝土質量》問題解決型QC成果,參與科研課題1項,獲得專利6項,實現成本節約約30萬元。QC小組斬獲一項省部級成果獎項及多次公司級榮譽,其工作表現屢獲業主與監理單位高度贊譽。
“安全是生產根基,有安全才有生產”。他嚴格執行“三檢制”(自檢、互檢、專檢)、旁站制,每日組織專項巡查;每周帶隊深入現場開展大檢查,構建嚴密的安全責任體系,壓實各級責任;通過推進網格化管理、兩單兩卡、吹哨制度等措施,持續提升安全管理效能,實時捕捉風險點,發現違規或風險立即整改,確保問題不過夜;強化分包單位安全考核,杜絕事故苗頭。實現全員安全培訓與應急演練100%全覆蓋,確保人人操作規范;對安全隱患堅持零容忍態度。
面對西安持續高溫,他及時調整作息時間,避開高溫峰值,確保涼爽時段高效作業;發放充足的礦泉水、藿香正氣水、防曬衣帽及清涼油等防暑物資,有效防范中暑。項目部依托智慧工地系統實時氣象數據,動態調整施工流程,減少戶外暴露時間。這些舉措保障了工人健康安全,提升了施工效率,壓縮了工期,為項目整體進度注入強勁動力。
在馬辰瑞的帶領下,這座承載千家期盼的安居工程,正以創新之智與為民之心穩步推進,每當夜幕降臨,他辦公室的燈光總映照著次日施工計劃—那是一位建設者對安居承諾的無聲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