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到“管理” --記橋梁公司運架梁項目部經理張龍彪
張龍彪,先后在中國中鐵一局承擔施工的秦沈客專、寶蘭二線、寧啟鐵路、宣杭鐵路、金溫鐵路、鄭西客專、滬杭客專、南廣鐵路等工程項目中從事過技術和生產管理工作,從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部長、一路成長為項目總工,自2012年9月開始擔任橋梁公司運架梁項目部經理。豐富的工作經歷,讓他積累了豐富的現場管理經驗,從“優秀技術工作者”、“革新能手”,蛻變成長為京福鐵路客專項目、橋梁公司的年度“優秀管理者”。
實踐澆灌技術碩果
運架梁項目部成立之初,張龍彪便擔任運架梁項目部總工,與項目部的員工們,夜以繼日,刻苦鉆研,付出了無數心血,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2009年10月份,拼裝完成450噸提梁機并投入使用;2009年11月,拼裝完成900噸架橋機,并于11月15日順利通過國家檢測;2009年12月,開始箱梁架設工作,創造了900噸整孔箱梁日架5孔的紀錄;2010年9月,采用臨時支墩法一次性拼裝架橋機成功;2011年,參與架橋機快速過隧道、過路基的新工藝工法課題研究,工效提升70%以上;2013年,主持的“縮短導梁式架橋機過隧時間”QC成果在全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成果交流會上以總分90.33的成績名列前茅,榮獲中國建筑業協會“2013年全國工程建設優秀QC小組活動成果一等獎”。
然而,想要取得這些成果并不容易,成績的背后是張龍彪和他所帶領的團隊一路學習、摸索的蹣跚足跡。
半個“素人”和他的“素人團隊”
剛到滬杭運架梁項目時,張龍彪就對項目部的現狀做了調查:全項目部沒有一個人從事過客運專線箱梁架設,對客專箱梁架設的知識也是知之又少。雖說他以前也從事過幾年客專箱梁架設工作,但以前架梁用的“無導梁步履式架橋機”,與目前使用的“輔助導梁式架橋機”仍有很大區別。要負擔起整個項目的施工任務,并確保安全、質量和工期,這是一副不輕的擔子。
為了適應隧道施工,新式的“輔助導梁式架橋機”較以前的設備有多處改造,在這方面,張龍彪并沒有經驗可循,他只能通過自己努力,不斷翻閱圖紙,并反復研究設備的各項機械性能,從改進設備的工況著手,熟悉和掌握設備性能特點,讓自己先成為新設備的專家能手,再去帶動更多的人。
經過思考,張龍彪認為要先幫大家打好箱梁架設的理論基礎。于是,他又多次翻閱了“導梁式架橋機”的使用說明,并結合以前的施工經驗,總結出了新式架橋機的施工流程,并組織工程部學習,為了讓大家學得更明白,他還將驗標規范逐條挑出給大家講解。接下來,他又組織施工人員趕赴其它工地參觀學習,讓大家對箱梁架設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在他有意識的培養和鍛煉下,工程部的技術員人員在思想和工作上日趨成熟,成長為水平過硬的技術能手。
從“技術”到“管理”
項目總工轉為項目經理,從事的工作也變得“多面”。從前只負責技術工作,到現在項目部的所有日常工作都得由他過問:大到制定項目駐地規劃,小到簽訂租房協議、員工入住辦公,都要他操心。怕自己工作疏忽,造成遺漏,他在自己的工作表上,詳細的列著“駐地建設、人員安置、制度建立、各部門工作安排、與業主、監理和局指建立良好的關系……”多項內容,在他緊張有序的安排下,這一樁樁、一件件,都被進行的有條不紊。
為了進一步提升團隊建設,打造一支技術過硬、團結協作的隊伍,他一邊抓制度建設,相繼出臺《中鐵一局集團橋梁工程有限公司運架梁項目部管理制度匯編》、《勞動紀律手冊》、《機械設備管理制度》等規章制度,進一步完善了各人員的崗位職責;另一邊還狠抓團隊管理,提升作業水平,從“教育認識、強化培訓、以人為本、現場管理”四個方面入手,推動項目部各項工作平穩開展。
在施工現場管理方面,他對項目的進度、質量、成本、安全管控建立起目標性的管理制度,實施科學控制。并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健全了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管理保證體系,責任落實到每道工序、每名員工,嚴查安全隱患,減少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張龍彪的管理新思路
除了借鑒以往的管理經驗,引進先進項目的先進辦法,張龍彪還試圖在項目管理中加入自己的新想法,引入最鮮活的管理機制。
在項目績效考核上,張龍彪結合項目實際,做到“績效管理定量化”,實現了運行流程、執行標準、績效考核“三位一體”的緊密結合:在施工過程中,項目上編制了架梁施工工序卡控流程表、關鍵工序質量控制表,讓每一步施工都有跡可循,讓每道工序都落在具體的時間節點上,讓每一個工人心中都有一個時間控制概念,使得每一步施工都緊密結合,而工作情況又與自己的績效考核對應,這樣一來,項目人員的執行力和執行效果大大提高。
同時,張龍彪還特別注重將項目部的常規工作與集團公司、橋梁公司開展的主題活動相結合,在局指開展的“保架梁、奪紅旗、爭第一,確保完成全年投資計劃”勞動競賽月活動中,他把員工的活動成果與績效考評結合起來,不僅激勵了員工的進取心,也讓項目部的凝聚力增強,在他的帶動下,項目部三奪勞動競賽中的“流動紅旗”,成為拿紅旗最多的分部,為橋梁公司在京福線爭得榮譽,也受到集團公司京福客專局指領導的一致好評。
張龍彪一直強調要加大設備的管理力度和技術創新力度,在他看來,這樣做不僅能將設備效用發揮到最大,使先進技術迅速轉化為生產力,還能節約人工成本。在他的力推下,“架橋機半解體快速過隧道”和“運梁車推行架橋機過路基”兩項科研成果已獲得國家專利,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
即使在架子隊和作業層的管理上,張龍彪都有明確的月度計劃可循,緊跟計劃的還有詳細的的獎罰辦法和問責機制。這些措施充分調動了架子隊和作業層的生產積極性,項目部架子隊架梁班還在去年12月被全國質量協會授予“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稱號。
從技術人員到管理者,張龍彪坦言,自己的管理經驗更多是來自于日積月累的工作經驗,“當你知道自己的關鍵工作在哪里的時候,你摸索和研究的肯定是這些關鍵工作,工作是這樣,管理也是一樣。只有先確定重點,抓住重點,圍繞重點去排查、去解決,才能解決主要矛盾,然后再確定其它細小問題,再去解決就行了。”更多時候,張龍彪甚至覺得自己更適合去管理,多元、多面的工作是對自己的挑戰,既鍛煉了自己全方面的能力,也是最大程度的為企業奉獻力量。
張龍彪(右二)帶隊組織開展每月的月度大檢查活動
責任編輯: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