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日夜兼程鑄精品 ——濟南地鐵6號線弱電4工區項目施工側記
(濟南訊)近日,濟南地鐵6號線弱電4工區項目東段順利通過工程驗收,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這份成果的背后,凝結著項目員工數百個日夜的堅持,更飽含著對“質量”二字的執著和全力沖刺的勁頭。
兩班倒的“地下生活”
“驗收還剩兩個月,山東大學到華陽路站這3站4區間剛具備施工條件,任務不輕。大家加把勁,按日完成目標,質量絕不能松!堅持住,這是最關鍵的時候!”班前會上,技術員劉陽對作業隊員們堅定地說。
為確保項目如期驗收,項目部開啟大干快上的節奏,所有人員“兩班倒”連軸轉,夜間施工不停歇。深夜12點,車站內依舊燈火通明。劉陽帶領班組加緊進行FAS系統的線纜敷設與設備安裝施工——這項工作對精度要求極高,一根線接錯、一個接口松動,都可能導致系統誤報甚至功能失效。他每日穿梭在設備區走廊與設備點位之間,細致做好每一項技術交底,隨時到場督導,緊盯施工工藝和質量。
持續的高溫讓潮濕的地下車站變成了“桑拿房”,幾個小時下來,衣服被汗水打濕了好幾回,劉陽卻始終全神貫注,和工友們一起配線。“有些接線空間太狹窄,戴著防護手套根本沒法操作,只能徒手來。”一天下來,他的手指常僵麻不已,手背布滿被金屬邊緣劃出的細痕。即便如此,他從不抱怨:“五個站總共58個兄弟都在拼,我多做一點,他多做一點,進度能更快一點。”話音未落,他已登上作業車,繼續綁扎線纜、固定設備,專注的身影感染了整個班組,大家紛紛加快節奏,干勁更足了。
“再巡檢一遍,要確保沒有遺留問題。”當天的施工比原計劃提前一小時完成任務,收工前,劉陽帶著組員逐項排查,并細心對施工成品做好臨時保護。
打破“界面”壁壘
“現場交叉作業多,區間請要點困難,要確保車站驗收節點,必須緊盯節點,提前籌劃,爭分奪秒,確保各環節銜接流暢。”每周工程例會上,項目生產副經理馬雄輝緊盯著投影幕布上的進度圖,語氣嚴肅。圖表清晰標注出各站點剩余工程量和關鍵線路,他進一步強調:“當前的重中之重是要保障人材機等資源配置,絕不能出現窩工,材料到貨不及時等情況。”
會議期間,作業隊長提出一個棘手難題:“消防專業開開始安裝管道,按照現有方案施工,會擋住咱們橋架路由,現場對接遲遲沒有回應,現在施工停滯,需要協調。”馬雄輝迅速記錄下問題,當即表態:“這個問題我親自去現場協調,明天給結果。”
次日清晨,馬雄輝帶著該站專工王喬生趕到現場。仔細核查管綜圖紙后,確認消防管道與FAS橋架確實存在位置沖突。對方技術員也無奈表示:“我們是按圖施工,確實沒想到會影響弱電施工,但現在調整方案難度很大。”
面對僵局,馬雄輝逐段比對現場實際情況,聯系機電項目部、監理協調,最終確定利用梁間空隙對局部消防水管路由進行翻彎調整,避讓橋架路由,在雙方改動最小的前提下解決了問題。
項目部通過統籌協調、主動溝通,以快速響應和多專業協同,逐一破除“界面”壁壘。這種不推諉、不拖延的擔當,讓全線工程遇到問題時能及時處理、有解有方,為6號線高質量驗收筑牢了協作根基。
守住安全“生命線”
大干期間交叉作業多,現場環境復雜,施工強度高,加之現場悶熱難耐,都給現場安全管理提出嚴峻考驗。項目部在嚴格落實日常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時,進一步加強現場安全巡查工作。
午后,項目安全總監王洋又一次來到現場巡查,他目光如炬,審視每一處細節,不放過任何一處隱患。此時,一旁兩名工人正在加緊進行切割作業,鐵屑不安穩地飛濺著。悶熱天氣讓工人們的安全帽下早已被汗水浸透,白色的鹽漬在藍色的工裝上形成了各種圖案。
“老徐,現在立即佩戴護目鏡。”王洋快步上前,提高聲量,語氣中透出關切:“這些碎屑看似不起眼,但一旦進入眼睛,后果難以預料。”他的話語如同一針清醒劑,提醒著大家隨時保持警惕。
每日里,王洋都手持記錄設備,穿梭在隧道和各個站點之間,逐一核查每處施工環節,緊盯高處作業和交叉施工風險點。他深知,越是項目大干的關鍵時候,越是要加強安全意識。“不只是現場作業,高溫期間也要時刻關注施工人員的身體狀況,安全無小事,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王洋介紹道,項目安質部針對近期高溫、高處作業等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化了安全巡查要求,嚴格落實每日安全技術交底。在防暑方面,項目部及時發放防暑降溫物資,合理調整高溫時段作業時間,設置現場休息區,并加強對作業人員體溫和健康狀況的監測,嚴防中暑事件發生。對于高空作業,除了嚴格檢查安全防護用品的使用情況外,還增設安全網、防墜器等設施,強化上下交叉作業隔離措施,并實施專人監護和指揮,確保高空作業全程受控。通過加強作業人員健康檢查和現場監管力度,項目部全力保障作業人員健康上崗,推動現場施工安全有序進行。
破解現場“千千結”
進FAS系統施工現場,猶如步入一座“地下迷宮”,各類線纜密集排布,對FAS及氣體滅火系統的布線精度提出了極高要求。面對復雜結構,項目工程部長趙相丞帶領技術團隊以創新思維系統破題:通過預埋與精準的管線綜合設計,制定出一整套科學細致的解決方案。模塊箱安裝采用集約化布局,依據防煙分區優化配置,最多實現六個房間共享一箱,大幅節約橋架用量;將氣滅盤嵌入式安裝并增加防護裝置,便于檢修的同時提升觀感質量;管道安裝嚴格執行標準化工藝,確保橫平豎直、煨彎統一、接口嚴密。項目部還與各參建單位高效協同、實時溝通,為工程推進奠定堅實基礎。集成化設計和“零碰撞”理念顯著提高了安裝精度與效率。
氣體滅火系統對保護區密封性要求極為苛刻。由于現場裝修遺留孔洞封堵不到位,多次出現泄漏率測試不合格,加之潮濕環境下傳統堵泥易發霉失效,問題愈發棘手。項目迅速成立密封性攻堅專項小組,創新采用“發泡劑+防火泥+專用封堵膏”的多材料復合工藝,開展“地毯式”排查,對每一處縫隙實施精細封堵,經反復測試優化,最終達到嚴苛的密封標準。
聯動邏輯調試同樣困難重重。系統需協調通風、門禁、AFC、垂梯、給排水等十余個子系統,初期測試中常出現響應錯亂問題。趙相丞和隊員們迎難而上,編制出極其詳盡的《聯動測試表》,對上千個測試點逐項梳理、徹夜調試、如實記錄、持續修正。經過多個通宵的持續奮戰,最終實現所有聯動邏輯“百發百中”,系統響應精準可靠。
正是憑借細致入微的工匠精神與攻堅克難的創新動力,項目始終將工程質量置于首位,以極致追求對待每一處細節,為6號線的高質量建設與驗收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技術支撐。
8月23日,在業主組織的項目驗收中,系統聯動功能運行正常、邏輯關系精準無誤。項目人員現場展示的多系統聯動、復雜空間封堵等創新實踐,得到專家組一致肯定。本次驗收涉及的二十站一場一段,其工程實體與資料核查全部一次性通過。這不僅是一次系統移交,更是對“問題清零、質量可靠”的鄭重履約。接下來,項目團隊將以堅守詮釋責任與擔當,全力沖刺三權移交、運營問題銷項、檔案資料移交等后續工作,向著最終目標穩步邁進。
開展調試
安全巡檢
氣瓶間照片
氣滅管道成品照片
機柜成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