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夜幕下的匠心 ——廣州地鐵12號線信號班組施工側記
夜幕下的廣州地鐵12號線,鋼軌在寂靜中泛著冷光。當最后一班列車的聲響徹底消散在隧道深處,中鐵一局電務公司七分公司信號班組的身影,準時出現在北山站站廳層——這是他們與既有線“約定”的施工時間,也是一場屬于匠人的“細致”修行。
班前交底:把“細致”刻進流程里
23:30的站廳已褪盡白日喧囂,在站廳角落的臨時會議點,隊長黃進紅手持安全交底單,逐字核對當晚作業內容:“北山站端門處4組Spks指示燈安裝,涉及登高作業、線纜敷設、配線及固定,所有人必須牢記‘先防護、后施工’。”他圈出圖紙關鍵處,“既有線施工時間卡得緊,0點準時進屏蔽門,3點半必須清場,每一步都不能亂。”
“既有線施工首先要確保既有設備、線纜的安全,其次施工過程中指示燈安裝偏差不能超過2厘米,端門處的防水套盒必須嚴格檢查。”此時,工程部部長林勇拿著手中的技術交底資料補充道。
“登高作業是今晚的重點風險點。”安質部長喬東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嚴肅響徹車站大廳。他舉起安全帶卡扣演示,“必須‘高掛低用’,掛鉤要卡進支吊架的吊環,我會逐個檢查,少一個保險扣,誰也別上梯子。”他又叮囑,“穿線時注意避開既有線纜。”
講話交底結束,在工具清點環節,信號工楊富強和梁小東在材料區俯身核對工具清單。地面上,扳手、螺絲刀、線鉗、卷尺等各類工具分門別類,整整齊齊地擺放在一起。“電動扳手2把、剝線鉗3把、水平儀1個、記號筆2支、金屬軟管1卷……”楊富強念著清單,梁小東逐個核對并在清單上打勾,清脆的聲響是他們多年習慣的印記——“工具不落地,責任不落空”。黃進紅蹲在一旁,拿起一把螺絲刀對著燈光查看刀頭:“這把有磨損,換備用的。”他解釋,“擰指示燈底座的螺絲得用專用十字刀,滑絲了就是麻煩事。”
當指針指向23:55,喬東再次召集眾人:“最后檢查個人防護。”在登高作業前,安全帶卡扣必須執行“一扣雙查”——他逐一仔細翻看每個人的卡扣,動作沉穩而熟練。“彭波,你這個安全繩掛鉤是小的不好在掛,換個大的能掛在綜合支吊架上,方便、穩固。”又拉了拉王爭平的安全繩,確認牢固無誤:“符合安全標準。”直到每個人的裝備都確認達標,他才點頭:“準備進入屏蔽門。”——這場把 “細致”刻進流程里的交底,為即將開始的施工,鋪好了一條 “零風險”的軌道。
深夜施工:把“匠心”融進每道工序
0點整,站臺門開啟,如同為這場“深夜施工”拉開序幕。班組成員迅速進入作業區域端門處,王爭平和李小治已將絕緣梯架得穩穩當當。“安全帶!”安質部長喬東的聲音在安靜的站臺格外清晰。登高的王爭平利落地將安全帶系在穩固的支架上,卡扣“咔嗒”一聲鎖死。這聲清脆的鎖扣聲,像是施工指令的發令槍,宣告著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深夜作業正式開始。
接下來的3個小時,站臺里只有工具輕碰的細微聲響。穿線放纜時,齊魯陽用手指捋著線纜,確保順直無扭曲,“就像給設備‘搭血管’,歪了一點都可能影響信號”,5個人配合放線,分工各有講究,一人托舉時手肘微屈、保持水平,兩人牽引時力道均勻、同步發力,兩人整理時手指并攏、細細梳理,端門口預留的 10 米線纜,被盤成規整的圓圈,防水膠帶在接口處纏出均勻螺旋,確保無誤后遞給線槽口的兄弟。
另一邊,正在端門線管配線的路智輝拿著尺子量了又量,確保接口處金屬軟管和指示燈盒嚴絲合縫,用記號筆劃線定位,手槍鉆鉆孔,安裝指示燈盒,這一套動作下來,將細致和精湛的工藝體現的淋漓盡致,黃隊長在一旁看著,時不時提醒:“再擰半圈,這活兒得經得起地鐵十年八年的震動。”安裝指示燈時,水平儀被反復多次放上取下,直到燈光在端門上劃出絕對水平的直線。
工完場清:把“責任”落在最后一步
凌晨3:30,最后一組信號指示燈的螺絲被精準擰緊,班組成員仿佛收到無聲指令,默契地轉入收尾環節。這場與時間賽跑的夜間施工,連收尾都帶著“老匠人”的節奏感——比既定清場時間提前十分鐘,是他們堅持多年的“安全冗余”原則,更是對工程品質的最后一道守護。
作業隊員段世平彎著腰,仔細撿起作業面的碎軋帶,用拖把清理地面,又拿抹布擦拭安裝指示燈盒周圍打孔留下的灰塵,“活兒干得再好,收尾馬虎也不行,必須干凈利落。”他邊擦邊念叨。
3:40,站臺門緩緩閉合,屏蔽門體倒映出的地面光潔如鏡。新安裝的 Spks 指示燈燈體透著磨砂質感,藍白色的標識牌被走廊透進的微光映得清晰,此處不見絲毫施工留下的痕跡——沒有散落的線頭,沒有殘留的膠漬,連工具擺放過的角落都泛著被精心擦拭過的光澤。黃進紅最后一個退出作業區時,兜里的工具清單已被汗水浸得發皺,上面的每一項都打著工整的勾,末尾還有行小字:“遺留廢料 0.3 公斤,已按有害垃圾封裝帶走”,筆尖劃過紙面的力度,像是在給這場施工畫上一個鄭重的句號。
匠心智造:讓“精品”成為施工常態
匠人們用匠心打磨精品,而這樣的精品,并非只有新安裝的指示燈,還有剛剛通過驗收的12號線東西段整個信號系統的施工工藝。
信號工區始終以 “精品工程” 為目標,以建設優質精品工程、落實安全主體責任為根本,持續開展技術攻關,在工藝質量上創新創效,對設備安裝、材料選型、設備配線等多個環節進行改進提升。項目積極采用“四新”技術:信號設備室使用模塊化防火烤漆線槽,軌旁電纜防護采用絕緣耐腐蝕的PVC防護管,設計安裝轉轍機接地閘刀......這些舉措在優化工藝的同時提升了工程質量,不僅在行業內形成示范效應,更贏得業主各方的一致好評,為12號線信號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筑牢了根基。
項目經理徐森林說:“這場既有線的施工,安全和質量必須嚴格把控,別看安裝Spks指示燈的活兒雖小,卻承載著信號團隊的聲譽和業主對咱們的信任,不能有絲毫懈怠。”這份信任背后,亦是信號班組成員刻在骨子里的認知:既有線施工的“責任”,從來不是干完活就結束——當最后一塊抹布收起,當工具包拉鏈拉合的聲響融入地鐵的寂靜,才是責任真正落地的時刻,才是匠心守護精品的最終落點。
匠心從不在驚天動地的工程里,而藏在穿線時的一次捋直、擰螺絲時的半圈調整、線纜敷設的橫平豎直里。就像這深夜的地鐵,信號班組的每一份專注都融進寂靜的隧道,于細微處筑牢安全根基,讓每一段軌道都承載著精益求精的承諾,護佑著萬千乘客的平安出行。
班前講話
工具清點
安全防護檢查
指示燈安裝作業
配線作業
放纜作業
安裝成品
作業面清掃
質量追蹤卡
機柜底部封堵工藝
配線工藝
電纜敷設工藝
方向盒配線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