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先鋒 | 鐵肩擔使命 丹心護平安——記中鐵一局西渝高鐵康渝段站前二標“安全衛士”王高凌
在位于重慶市城口縣大巴山腹地的崇山峻嶺間,中鐵一局西渝高鐵康渝段站前二標項目部施工現場,機械轟鳴聲與巖石掘進的震顫交織成一首奮進交響曲。而在這壯闊圖景的深處,Ⅱ級風險、重難點隧道明通隧道如巨龍般向山體延伸,一群身著藍色工裝、手持檢測儀的“安全哨兵”,正以專業與忠誠為筆,在黑暗中書寫著守護生命的篇章。有一名始終扎根一線擁有30年黨齡的瓦檢員王高凌,用堅守與擔當鑄就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成為隧道里最耀眼的“定海神針”。
在隧道內的巖層中蟄伏著隨時可能“引爆”的甲烷氣體,瓦斯濃度一旦超標,后果不堪設想。每次進洞前,王高凌都會仔細檢查他的“百寶囊”:光學瓦檢儀、便攜式瓦檢儀、瓦斯傳感器等裝備,確保萬無一失。背上這十余斤重的巡檢包,轉身踏進潮濕悶熱的隧道。洞內高溫能達到40度以上,汗水浸透工裝,他卻始終步履堅定。在長達3公里的巡檢線上,王高凌每日往返步行超10公里。他像一臺精密的“人體檢測儀”,每隔3個小時便對瓦斯濃度、有害氣體含量、風速風向等10余項指標進行全面檢測。
24小時輪班值守,是王高凌的工作常態,認真做好每一班交接工作,在換班日志上簽字清楚。在隧道內他手持檢測儀器,在潮濕悶熱的掌子面來回穿梭,在拱頂、臺車頂等瓦斯易積聚區反復核查,對每一處風筒接口的檢測都細致入微。在某次爆破后,他在隧道掌子面加深炮孔中檢測到瓦斯濃度接近1%,作業人員為趕施工進度,堅持作業,被他嚴厲喝止果斷叫停施工,并加強隧道通風,確保了施工安全。“寧停三分,不搶一秒”是他始終堅守的信條。他的每一次“較真”,都是對生命的鄭重承諾。出了隧道的他也一刻不停,每天都要擦拭一遍測試儀器和電腦,定期對監控系統的設備進行調校零點、顯示值、報警點、斷電點、復電點控制邏輯等調試工作,做到事無巨細面面俱到。
安全無小事。王高凌深知,每一次檢查數據的偏差,都可能引發災難性后果。每個數據都要反復核對,“瓦斯檢測沒有‘差不多’,必須精準!”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檢測數據,每一筆都凝結著對生命的敬畏。他嚴格遵循“一炮三檢”等鐵律:裝藥前、放炮前、放炮后,三次檢測瓦斯濃度,與爆破員、班組長“三牌換手”,確保萬無一失。他隨身攜帶巡檢包內的專業裝備,是他們與隧道內“無形殺手”對話的“語言”;通風系統、防突措施、避災路線,早已在腦海中形成立體地圖。他用專業素養將“瓦斯零超限”的信念刻進骨子里,在復雜地質環境中精準“排雷”,為隧道掘進點亮安全明燈。
“老王可是隧道里的‘黑包公’!”工友們既敬又畏的評價背后,是一段段令人動容的故事。作為一名30年黨齡的共產黨員,面對施工隊遞來的好煙、宴請邀約都被他嚴詞拒絕:“瓦斯隱患不是人情,安全規程不容打折!”類似場景在他多年工作中重復上演,他始終堅守“公私分明、秉公用權”的黨性原則,將廉潔奉公融入血脈。他拒絕舒適崗的調令,堅持扎根在一線:“黨員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這份堅守,讓他在工友中樹立起“鐵面無私”的口碑,更贏得“廉潔標兵”的榮譽。他似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照亮了一線工人對生命的敬畏,更詮釋著共產黨員“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赤誠初心。
參加工作以來他多次獲得公司年度“優秀共產黨員”“先進生產工作者”“安全衛士”等榮譽稱號,但在他看來,獎章是鞭策,更是一種責任。每當獲得表彰,他總說:“我的崗位在一線,榮譽屬于所有的一線工作者。”
在王高凌和無數一線參建工人的堅守下,西渝高鐵康渝段站前二標明通隧道實現了施工以來安全生產“零事故”。當未來銀龍般的高鐵列車呼嘯而來時,那每一聲安全抵達的汽笛聲中,都回響著他們用檢測編織的數據護網,他們把責任擔當澆筑進支撐萬噸山體的鋼筋鐵骨里,托舉起中國速度最堅實的平安底色。
王高凌對每一處風筒接口進行檢測
王高凌填寫“一炮三檢”監測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