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隧道”品牌建設】業務流程標準化 五公司練好物資管理數字化轉型“內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走進中鐵一局西成高鐵、西渝高鐵康渝段站前二標二分部中心料庫,劃分醒目清晰的存放區、擺放井井有條的各類工程物資、清潔無塵的環境令人心曠神怡。在杭州機場高鐵3標拌和站智控中心,工作人員正在通過智慧拌和中心雙機雙控與遠程控制系統有序保障全標段混凝土供應;這些光鮮亮麗的管理場景,得益于企業物資管理數字化轉型。
工程物資管理從市場調查及計劃、采購、入庫、點收、發放、盤點、核算,每一個環節的管理效率,決定了項目是否能高效有序進行。傳統物資管理基礎數據標準不統一、沒有完善的物資業務體系管理模塊、難以進行有效決策等,已經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行業變革和新時代企業的發展要求。
中鐵一局五公司通過調研分析修訂《物資核算管理辦法》《物資供應管理辦法》《物資字典庫標準手冊》《周轉材料字典庫標準手冊》等規范物資管理流程,為一線物資管理人員提供業務指導。以“一業務一單”為切入點,通過數字技術重構流程,最終實現從“流程驅動”到“數據+智能驅動”的躍遷,釋放數字化轉型潛力,助推企業在物資管理方面實現數據管理標準化、計劃管理精細化、物資流轉可視化等目標。
統一基礎數據標準 為數字化轉型搭建數據基礎
五公司按照“字段統一、表單固定、數據通用”術語標準化對基礎數據進行部署,進行數據清洗,促進數據資產價值釋放,為數字化轉型搭建數據基礎。
導入物資字典。2021年五公司《物資字典庫標準手冊》發布,主要用于規范物資庫別、類別、名稱、型號、規格、輔助規格等字段術語標準化,統一物資的國際計量單位、執行標準、允許偏差。由項目物機部主責,根據項目需要導入《物資字典庫標準手冊》,為信息化部署提供數據接口。
建立存料地點名稱標準庫。為了便于物資的入庫、發放、盤點等管理工作,物資核算建立存料地點名稱標準庫,存料地點名稱標準庫按照“姓+名+字+號”的原則命名,即單位工程+定位信息+功能信息+其他功能信息,極大程度解決了信息化管理過程中的物資結算、物資核算。
實施工程項目EBS分解。EBS分解實現了項目物資管理標準化數字化協同,項目工程部根據工程項目特點、工程項目術語標準化要求以及分部分項劃分的規則進行分解,主要包括臨時工程EBS分解和正式工程EBS分解,為物資發放、盤點、核算提供追溯定位作用。
杭州機場高鐵3標項目部根據“物資字典庫”及基礎表單,對拌和站物料信息、存料地點、分部分項劃分等進行標準化部署,聯合軟件廠家技術人員按照術語標準化建設要求,對物聯網系統、過磅影像系統底層數據進行更新,確保拌和站信息系統邏輯計算正確。
“一業務一單”讓海量管理數據打通壁壘實現貫通
“一業務一單”通常是指企業將每個獨立業務環節標準化為獨立數字化單據或流程,通過規范化的單據設計,明確業務各環節的權責、時間節點和操作要點,通過唯一標識(單號)實現全流程可追溯、可管理。其核心目標是標準化、透明化、高效化業務操作,便于實現業務協同、數據協同,是建立物資收、發全生命周期臺賬的依據和物資數據資產匯集的基礎。
“一業務一單”將分散的業務流程封裝為標準化單據,為數據采集和系統集成提供統一入口。通過單據數字化,推動RPA等技術的應用。每個業務單據可實時關聯上下游系統(如MES、SCADA)實現端到端的流程透明化,為數字化轉型提供“可量化、可追蹤、可優化”的實踐框架。
五公司以術語標準化為基礎,依托“一業務一單”搭建物資數字化管理平臺,平臺主要設有基礎數據、供應管理、核算管理、周轉材料管理模塊。基礎數據模塊主要有司磅地點、工點管理、公司物資字典庫、周轉材料字典庫、客商管理、臨時工程、正式工程、存料地點標準庫等內容,為單據線上生成提供填寫標準字段。供應管理主要有計劃管理、采購管理、合同管理、驗收入庫、物資結算與點收、供應商管理模塊;用戶選擇基礎數據生成對應業務表單及全生命周期管理臺賬,物資管理實現從計劃、采購、入庫、發放、盤點、核算全流程數字化。
以驗收入庫和發料為例,運輸車輛經過過磅影像系統,完成出入場信息采集,系統將采集數據同步到物資數字化管理平臺自動生成入庫單或發料單,同時形成對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臺賬。流程自動化、統一數據平臺,打破信息孤島,助力施工一線物資體系管理有條不紊、高效運行。
數據驅動為物資管理插上“數智翅膀”
合武高鐵5號智慧拌和站集成了拌和站遠程操作控制、原材料管理信息、混凝土生產綜合管理等子系統,實現了拌和站混凝土從原材、成品生產、運輸、澆筑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和智慧化管控,確保信息的可追溯性。同時,具備拌和生產遠程控制、信息數據自動采集、物料信息自動核算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混凝土生產綜合管理系統。通過澆筑令任務單實時關聯生產任務,便于拌和站操作人、運輸司機及時掌握當前拌和任務量,避免混凝土漏拌、錯拌造成現場停工和浪費;同時系統自動提取拌和數據,對原材料消耗、混凝土分類數量進行匯總,便于管理人員及時掌握生產情況。
此外,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將鋼構廠映射到數字化虛擬世界,形成數字孿生平臺,搭載MES系統、SCADA系統、PHM系統,將過磅影像、各智能化產線、運輸線控制軟件集成整合,納入智能終端控制系統,實現計劃排產、物料管理、成品發貨和成本核算等全過程生產環節的信息統計、分析和管控、查閱等功能,實時、全面展示全廠生產情況和運行數據,實現各產線之間、各業務之間的協同管理,為各級管理人員提供數據支撐。
西渝高鐵康渝段站前二標智能鋼構廠生產信息化系統能夠對物料消耗和廢料產生進行精細計算,實現了從原材料入庫、半成品加工到廢料回收利用全流程的可追溯。通過與傳統加工廠對比,智能化加工技術的應用使鋼構件加工生產效率提升50%,產品質量合格率提高30%,同時將加工邊角料及廢料減少了30%。
數字化轉型為企業物資管理插上了一雙“數智化翅膀”,助力物資保障系統提效率、增效益、促效能。以物資管理數字化為切入點,為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與轉型升級賦能,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西渝高鐵康渝段站前二標二分部中心料庫
過磅影像及入倉引導系統
智能化鋼筋籠加工生產線
中心料倉
物資入庫“一業務一單”單據組成元素
物資發料“一業務一單”單據組成元素